“為人類當下和未來建立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繁榮的世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信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
發布時間:2014-11-27信息來源:英大財險
11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信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感謝其在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做出的寶貴貢獻,并充分肯定了劉振亞“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題發言,認為其代表了能源企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諾。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為主要載體,實現洲內聯網、洲際聯網和全球互聯,連接“一極一道”(北極、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集中式、分布式電源,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構建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劉振亞董事長提出的這一戰略構想,引起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與廣泛關注,國家電網公司在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方面數年來的不懈探索與卓越實踐,讓“全球能源互聯網”從概念變成現實,清晰地勾勒出人類未來能源發展之路。
全球能源互聯網:破解世界能源困局
今年9月23日,劉振亞董事長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企業論壇上做主題發言,引起參會代表的熱烈討論與共鳴。此次氣候峰會聚集了數量空前的來自政府、民間團體和私營部門的領導人,很多新的聯盟在此組建,這些聯盟將采取大膽措施以解決保持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在2攝氏度以內和加強氣候適應力等一系列關鍵問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他對劉振亞董事長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偉大構想非常贊賞,十分期待在未來數月內能夠見到切實進展。
在發言中,劉振亞董事長指出,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持續增大,化石能源大量開發和使用導致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突出,人類生存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對于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提出了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應對思路——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加快能源變革,轉變能源生產、配置和消費方式,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清潔發展。
劉振亞董事長所構想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以電力為載體的清潔能源在全球高效流動配置,人們將能夠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像分享互聯網上的信息一樣分享電力,便利地享受新的能源帶來的文明成果。屆時,能源安全問題、環境保護問題,以及世界共同發展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喬治·科爾評價說,“全球能源互聯網”無疑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極具遠見的、宏偉的、可以付諸實踐的偉大構想,這為正在步入困局的世界,構建了一種全新的能源結構和能源經濟模式,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可以觸及的美好未來。
特高壓電網:能源互聯的關鍵技術
“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構想,正是基于國家電網公司在特高壓技術上的卓越成就。
要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球能源資源統籌開發、配置和利用,這一切必須建立在特高壓技術的基礎之上。只有電壓等級高、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才能實現全球各大洲之間、洲內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之間的能量輸送。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建設特高壓和智能電網、促進清潔發展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中國電力工業在世界電力發展格局中的角色已由多年的追趕者變為實際的領跑者。
2009年1月,我國第一個特高壓交流工程投運,在世界能源、電力輸送以及電工制造多個領域引發極大震動。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秘書長讓·科瓦爾評價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投運“是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試驗示范工程安全穩定運行的近6年間,國家電網公司兩項交流、四項直流特高壓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投運,累計送電量超過2500億千瓦時,成為中國西南水電,西部和北部煤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輸送的主通道,中國的特高壓電網已經進入全面大規模建設和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今年2月,公司與巴西電力公司聯營體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項目,特高壓技術開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制造”的又一張外交名片。
國際能源署(IEA)署長范德胡芬指出,未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完全建立在能源尤其是電力的基礎上,全球能源互聯網代表了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方面已經具備了顯著技術優勢與成功實踐,現在正是推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最好時機。
通過建設跨洲特高壓骨干通道,形成連接“一極一道”大型能源基地與亞洲、歐洲、非洲、北美、南美的全球能源系統,實施清潔能源跨洲配置;通過建設洲內跨國特高壓線路,滿足洲內國家之間大容量、遠距離輸電或功率交換需求,提高洲內電網互濟能力;根據各國資源稟賦和需要,通過建設國家級特高壓電網,形成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連接國內大型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這正是劉振亞董事長在“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中所描述的全球特高壓骨干網架。通過特高壓技術,在家里用上北極的風電、赤道的太陽能,將成為未來世界的現實生活。
推進全球能源互聯 成為世界共同目標
在致信中,潘基文秘書長表示將引導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產生的這股強大政治動力,以此支持各國政府,從而在2015年的巴黎達成一個富有意義的、通用的全球氣候協議。他十分期待劉振亞董事長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進一步積極領導和熱忱參與。
近年來,劉振亞董事長多次受邀參加世界能源大會、全球可持續電力合作組織峰會、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電力與能源協會年會、APEC能源部長與企業家午餐會、聯合國氣候峰會等諸多國際大型會議,其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與熱議,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對此構想表示充分贊賞和認同,各國際學術組織、知名研究機構、國際電力企業、跨國制造企業的參會代表紛紛通過不同途徑積極了解、關注、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推進過程,認為這是有效解決全球能源和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新路,對世界能源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并表示愿意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一起,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
今年10月~11月,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曹志安、王敏分別應邀出席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和埃森哲全球能源委員會會議,與多名能源界參會代表進行深入交流,介紹公司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和公司特高壓技術實踐成果。參會代表普遍認為,劉振亞董事長基于全球能源觀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極具創新性和前瞻性,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能源變革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引領了中國企業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大力推進特高壓、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等技術發展,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創造了條件。
前不久,美國《福布斯》雜志刊發了劉振亞署名文章《為可持續發展建設全球能源網絡》,呼吁世界各國開展合作,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通過具體行動將這一構想變成現實,這已經成為世界共同的目標。
劉振亞董事長指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并非一個短期計劃,它既面臨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國際政治、經濟利益、社會環境、能源政策、市場建設、技術創新等重大挑戰,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千里之行,只要目標統一,方向堅定,最終能到達終點。今后幾十年將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實現“兩個替代”的重要時期。國家電網公司的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技術,已經掀起了全球能源互聯的全新起點,能否牢牢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占領先機,把握機遇,正如潘基文秘書長的信中的期望,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將與世界同行攜手,為人類的當下和未來建立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繁榮的世界。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